3D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3D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昨晚饭后酒意未尽,拉上酒友踏进多年未进的现代都市影院。优雅的环境、宽大的银幕、舒适的座椅、稀少的观众、震撼的音响、冲击的视觉,一下子打开了我儿时幸福、快乐的存储器。

    40多年前,在那个文化荒漠年代,电影是我们农家孩子获取文化知识和了解外面世界,少有的几条通道之一。电影放映员地位高于生产大队队委,是十八芳华青睐的偶像。十里八乡如果哪个村子晚上露天公映电影,犹如赶大集、过大节一般热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满一场地。此时,正在上小学的我,下午课程本来就很少,只要附近十里之内哪个村公映电影,总是约上玩伴,不回家、不吃晚饭,早早直奔影场,静等天黑放映机的光束和喇叭的高音,象“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等等成了我们童年飞梦的号角,只不过看完电影,兴奋、激动加上视觉疲劳,散场后掉进农家粪坑及水渠,也偶而有之,免不了被父亲一顿枝条伺候。那时对电影的期盼就象今日儿童对IPAD的向往。

    后来上大学、参加工作,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对影剧院的电影兴趣少了很多,强烈的选择意识逐渐占了上风。这不,徐老怪导演或者监制的片子偶尔才去欣赏欣赏。《智取威虎山》很早就有同类的电影、样板戏、电视连续剧,先后辉煌亮相。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是于会泳先生(“四人帮”文化余党?至今无定论)一腔一调、一字一句抠出来的,是童祥苓先生一板一眼、一鞭一马唱出来的,舞台化、脸谱化浓烈,在中老年国人中已经“脑”固化,甚至象“打虎上山”(“雪橇”)音乐旋律已经高于原京腔曲调,变成现代舞音乐了;电影及后来的电视连续剧则充分利用东北茫茫林海雪原外场景和演员细致的人物塑造,再现了杨子荣及剿匪分队的机智、勇敢形象。

    如今徐老怪要在“针尖上跳舞、玻璃球上玩乒乓”,大家都在为徐老怪3D电影捏把汗。好在徐老怪不愧为港台电影老江湖,艺高人胆大。他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为蓝本,发挥自己武侠片特长,融合斯皮尔伯格局部战争片枪战特写、吸收卡梅隆3D片及电脑后期制作的高科技术,最后制作出并吸引了对那段战争背景不熟悉的90后年轻人眼球。从3D电影中可以看出: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既保留传统的孤胆英雄形象,又有《英雄本色》周润发小马哥的单打独斗影子,符合中国人个人英雄主义离不开集体主义的高大上形象;车站遭遇战、夹皮沟保卫战、威虎山歼灭战战争场面惊险、激烈而不残酷,符合当下生活在美好时代人的审美观。徐老怪忠于原著又有别于原著,把现代武松打虎、淮海大平原作战场景、飞机角斗大战等移植到本3D电影中,可能是想增加惊险、刺激吧,值得商榷,特别是土匪黑话太多,跟当下微信段子有一拼,也可能是从商业利益出发而没从艺术角度考虑;3D电影中加了一个男孩栓子,可能是代替原著小常宝角色吧……

    总之,徐老怪及其团队是花了不少心血,费了一年时间制作了这部既保有红色传统又具现代气息的商业大片,值得一看,但那句“老九不能走”的经典台词怎么没有呢?

    2015-1-6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