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未改黄梅情深

     

    乡音未改黄梅情深

    今天情人节,晚上打开CCTV11戏曲频道,看看有没有什么才子佳人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没想到播出的是我家乡黄梅戏新版《天仙配》。中国古代有四大爱情悲剧传说:《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或《天仙配》,其中第四个传说出现了两个稍加改动的版本,牛郎织女留下七夕鹊桥会千古佳节,董永七仙女留下湖北孝感凄美动人地名。

    缘分啊,要是没记错的话,上初二下学期开学不久,县文工团黄梅戏剧组来我们白山镇车站文化剧场排演《天仙配》,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专业团体演出。华美的舞台布景、华丽的演出服装,特别是那位艺名为"万人秀"的七仙女演员,凄婉动人唱腔,好像是天上人间的悲欢离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打湿了台下上千双眼睛。从此黄梅戏多了一个小小的戏迷我,开启了我少年时代对"真善美"的憧憬。

    这么多年来我看过不少黄梅戏剧及相关电影、电视剧。由黄梅戏大家严凤英、王少舫老师主演,时白林老师作曲,石挥老师导演的电影《天仙配》是黄梅戏曲发展史上永远不可逾越的艺术巅峰,把一个来自乡间田野的小调带出安徽、华东、全国直至海外,成为我国几大著名戏曲剧种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香港地区流行音乐也是起源于黄梅小调,邓天后就是由此脱颖而出,后来称霸华语歌坛甚至亚洲歌坛二十多年,足见电影《天仙配》的影响力)。

    回过头来再看那部蜚声海内外的电影《天仙配》创作团队。石挥先生出身贫寒,早年艰难的生活,磨练出石先生演什么像什么人,维妙维肖,是演技派实力代表。虽然石先生有点孤傲但挡不住他的才华四溢,"演而优则导"他是鼻祖,现在什么姜文、徐静蕾、赵薇等之流做导演,那都是步时下中国世风:你挂我靠,还不是商业利益在驱赶吗?我的同龄人一定还记得《鸡毛信》电影吧,那也是我们石挥老师导演的。可惜1957年反右时,倔强倨傲的石导受得了上世纪外辱内战的生死考验,经不住我党昏头打击(老朱挺过来了日后还当了宰相),投海而去,否则我们还会欣赏到他更多更精彩的影视作品。严凤英老师悲惨的身世是熟悉黄梅戏人的永远伤痛,谁都不愿提起那段伤心事,她永远定格在电影《天仙配》凄婉、圆润、独特甜美唱腔和柔美气质的七仙女形象中。中国戏曲多为苦戏,近乎美哭,光靠甜嗓还不够,主要还是以情"煽"众,才能感动观众。严老师正是这方面的大师。"路遇"那场戏碰上董永卖身葬父,她的唱词唱腔更悲更切,弄得忠厚老实的孝子董永也感叹"同为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很自然结伴同行,结成连理;"满工对唱"那场戏,小两口回自家破屋时的兴奋劲,她含蓄深情的唱腔把一个受苦人终于熬出头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象小鸟依人般天真一路雀跃;最后"离别"那场戏,她的唱腔悲恸撕心,艺术效果达到最佳。同样苦出身的王少舫老师在电影几场戏中甘当绿叶,沉远、苍凉的唱腔把黄梅戏花脸唱腔推向了高潮。这里更要为四人中目前仅健在的时白林老师祝福,没有时老师就没有今日之黄梅戏。毕竟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科班出身,他对黄梅小调单一的音乐作了历史性的革新,无论作曲还是配器,都让国人耳目一新,把黄梅戏带上了中国戏曲新高度、新天地。

    今晚戏曲频道播出的新版《天仙配》,赏心悦目的舞台设计、美妙绝伦的演出服、倾心倾力的演员演出,效果不错,但我总觉得哪儿有点缺失,眼神、面容?还是其它?说不上来。"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历过前辈的苦难日子,再如何努力恐怕也难以复制前人的成功,超越前人的高度。说到这里,我不但为黄梅戏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折服,更为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感动。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社会尚且能传颂那样"真善美"的道德,而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如此功利?青年人结婚动即买房要车,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我的农民兄弟,累死父母亲友,而不是白手起家、共同创业,全家举债娶回来的媳妇能终身幸福?看看人家七仙女那可是宇宙第一官二代,她的爱情观婚姻观,更应该值得当下国人点赞、效仿。但愿神话天天有现实版,我们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转向传统和谐文明。

    2014214晚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