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扑蝶欣赏

    “采茶扑蝶”浅析

    1996年7月下旬我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巴尔的摩参观时,偶尔从电视重播中听到中国大陆运动员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入场时播放的乐曲时倍感亲切,仿佛重回家乡山水、田陌间。后来回国查出这首名曲原来是福建龙岩的“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闲暇之余时常听听。因本人是乐盲,五音不识,更不懂中国音乐史,仅从百度搜索和个人感受上理解,你看了去补牙别怨我吆。

    民乐版的“采茶扑蝶”在短暂的合奏之后,二胡、笛子、古筝分别领奏,描写了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空灵幽静的迎阳山坡上,有一大片翠滴滴的茶园,一望便知今年茶叶收成好。润露柔风下大人们已经忙绿起来了,一个12、3岁的小姑娘手提竹制小篮蹦蹦跳跳跑进茶园。看到大人们躬身手舞,说说笑笑间茶篮已经装满新芽。小姑娘涨着红彤彤的的小脸采了这头又跑向那头,倏地眼前飘过几只黄、蓝蝴蝶,一只蓝蝴蝶就落在不远处的野花上。这时音乐节奏一下子慢下来了,表现采茶小姑娘童心不已,没心思采茶了,蹑手蹑脚奔向那只蓝蝴蝶。接着古筝和笙交替演奏,表现蓝蝴蝶飞飞停停,小姑娘也是且藏且站慢慢接近蓝蝴蝶。此刻高胡加入节奏变快了,旋律变得高昂了,大人们采茶忙个不停,蓝蝴蝶飞走了,但茶园里还有不少蝴蝶,小姑娘赶紧在茶树花间追完一只不成又追另一只,满园子撒丫子跑,接着乐曲转入合奏部分呈现优美欢快的旋律,表现了大人们采茶丰收喜悦的心情,小姑娘在大人们的帮助下终于抓到一只蝴蝶,合手罩着蝴蝶久久不愿松手。最后音乐越来越弱,描写小姑娘还是放飞了那只美丽蝴蝶,与大人们一样带着满筐新茶离开茶园下山回家,越走越远。

    交响版的“采茶扑蝶”则采用弦乐、管乐、打击乐代替民族器乐,小提琴和单簧管独奏一段模仿二胡(笙)和笛子,显得旋律更优美、音色更明亮、节奏感更强,整体效果比民乐震撼,不得不佩服用西洋配器的大气。另外交响版把这首民乐的广泛性表现出来了,从四川九寨沟的“南坪小调”,到湖北黄梅的“采茶小调”(黄梅小调),到福建龙岩的“采茶灯”,甚至台湾“采茶戏”等都能从交响版中有所反映。

    虽然我的家乡不在山区而是在长江北岸的丘陵地带,但这首乐曲的太多元素在我儿时留下深深的烙印,“小倒戏”、“黄梅戏”里都有。每每听到此曲,我就想起家乡最美三月天,我上小学中午放学回家,从不走坂结的大路专挑松软的小路。路边芳草萋萋,两旁田里油菜花开,野蜂嗡嗡、彩蝶翩翩,馨脾馨肺,本来10多分钟路程总要磨蹭半个多小时,边赏花边嬉闹,可惜现在只能到婺源或者赣南那边去搜寻儿时记忆了。

    据说这首名曲源头可能是由某朝宫廷音乐外流民间遇到当地小调产生的,而那首宫廷音乐影响了中国一半国土面积,从西南、中南、东南,不论山区还是平原,民间音乐或者戏曲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只是当下采茶之人多是老妇老叟,很难找到采茶姑娘了,她们大部分进城了,而城里的人则越来越多去山里观赏油菜花去了,所以我建议把她改成“观花扑蝶”算了。

    2014-3-17于新世纪办公室